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

人事的藝術性

關於企業人力資源的學問,學術界提供的理論資源似仍尤有不足,業者實際操作依賴經驗主義居多。

上世紀八十年代起,西方發展了人力資源發展(HRD) 理論體系,以及人力資本的概念;內地則發展出人才學。前者的理論在實踐方面仍有太多不足以應用的方面,還有很多實際操作部位未有理論可以較佳解答,特別在受着數千年人際關係歷史影響的大中華地區。後者主要為政府的經濟政策及黨的用人方面提供理論,但這又常常不乎商業運作的需要。另外,兩者亦似相對缺乏一些標誌學者,以致在尋求權威方面顯得乏善足陳。

這導致在選人、用人、育人、留人等真正關鍵的人力資源問題上,藝術成份很重。藝術成份重,即意味着 --- 說不準。

前人亦不是完全沒有提及一些深刻的人力資源見解的,特別在古代中國很多,例如《論語》、《鬼谷子》、《資治通鑑》等夾雜很多高見,甚至帶有迷信色彩的紫微斗數、富有娛樂性的《西遊記》等,乃至西方的星相學、現代的九型人格、MBTI性格測試等,都涉獵了不少與人的性格相關的獨到論述。然而,這些科學化程度當然不高,且散見於各部典籍,缺乏理論系統的一貫性,尤不足以作說服別人的論點。

人力資源管理這檔事,說不準,這很大程度依賴老闆本位的管理,量化分析只能幫到皮毛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